-
巴黎厨房
982时尚的餐厅大都市“莫奈”红红火火。正是在这里,维克和马克西姆要庆祝期待已久的婚礼。但计划有变,当餐厅是规定会谈俄罗斯和法国的总统!餐厅队惨败,被迫进入“流亡” - 在巴黎举行。有厨师用马克斯面临危险的竞争对手:厨师 - 与近亲,和马克西姆 - 与一个英俊的尼古拉斯,谁转过头比维克起泡酒香槟更好!而这还不是他的“全城热恋”中的所有挑战,你应该试着挽回面子,喂总统和克服障碍万元点菜法国文化…… -
超能游戏者
653几个酷爱电子游戏的年轻人——吸血鬼季马、博士、大个子、蚊子、丽塔、马克西姆在电子游戏大赛中一举夺魁,大赛赞助商将该公司新开发的一款“反恐精英”游戏作为额外的奖品发给了他们。 年轻人们兴致勃勃地回家把光盘插进了电脑,不料意外发生了,电脑主板被烧,而且音响发出的声波几乎让人晕倒。此后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系列怪异现象,马克西姆在捍卫女友列娜与黑帮的较量中,发现自己具有了电脑游戏中人物的超级能量。正当他想把这一切告诉季马他们时,遭到黑帮绑架。季马一伙尾随而至,决定用手中的彩弹枪救出马克西姆。他们冲进了关押马克西姆的仓库,却撞上了几十名实枪荷弹的士兵,原来这是商人鲍利斯新购买的雇佣军。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火,五名年轻人将雇佣军悉数击毙。 鲍利斯顺势雇佣了这五名年轻人,派他们去暗杀自己的商业竞争对手。在执行任务中,季马发现了鲍利斯的秘密,他是想获得波利维亚可替代新能... -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4481944年,纳粹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为了能体面地结束战争,纳粹集结巴尔干半岛的A军团北调,妄图阻挡苏联红军南下。同时纳粹推出了“劳费尔计划”,即掠夺萨拉热窝丰富的燃油资源供应装甲部队。纳粹为实现劳费尔计划,将党卫军上校芬迪特里士派往萨拉热窝,全力消灭瓦尔特(Velimir 'Bata' Zivojinovic 饰)领导的当地游击队。芬迪特里士令间谍假冒瓦尔特,在叛徒的内应下,假瓦尔特与几名真正的游击队员组成抵抗委员会,并得到游击队员名单,诱杀了众多抵抗组织成员。真正的瓦尔特由于作战需要无法公开身份,但凭借个人出色的谋略与众多英勇的游击队员终于让间谍现出了原形。为了阻止劳费尔计划,清除了内奸的游击队员们再次出击。 -
警员
384法国巴黎,警察系统中有一支特别的部队——青少年警队(Juvenile Protection Unit),吸毒、贩毒、杀人、伤害、虐待都与他们有关,而予以接手的唯一标准或者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广大的青少年群体。工作中他们对受害人以及嫌疑人刨根问底、穷追不舍,只为漓清真相,还孩子们一片自由健康的成长天空。生活中他们为了各自的政见大声争论,也同样各自遭受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磨难。他们是极其平凡的一群人,又在做着一份意义重大的工作…… 本片荣获2011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最佳影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剪辑奖和最具潜力女星奖项(Naidra Ayadi)。 -
博格对战麦肯罗
46《博格/麦肯罗》讲述了瑞典网球传奇巨星比约·博格(Sverrir Gudnason扮演)与美国年轻气盛的球星约翰·麦肯罗(Shia扮演)之间1980年温网决赛的史诗对决。 两人的个性和脾气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冷静、甚至冷酷的完美典范,而另一个则是喷发出炽热内心感情的火山。但两人身上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网球领域中的顶尖选手。在Sverrir Gudnason, Shia以及Stellan Skarsgård的令人身临其境的出色表演下,这部运动题材的电影有了点心理惊悚片的意味。丹麦导演Janus Metz(其2010年获得戛纳大奖的《阿玛迪罗》也曾入围当年TIFF)在这部电影中重现了经典的1980年博格对战麦肯罗的温网决赛,同时也展现了周围媒体的疯狂和两位球手以及他们各自团队所经历的个人焦虑。 到1980年,博格已经赢得了四次温网冠军。那时他24岁,受到全世界的追捧,富有,并且已经订婚。但与沉着冷酷的公众形象相反的是,他一生都在受焦虑的折磨。他的对手是来自纽约的麦肯罗。麦肯罗是网球场上的魔法师,是一股充满怒火又追求极致的旋风。媒体和公众喜欢贬低、憎恨麦肯罗,因为他的火爆脾气在球场上随时随地都可能爆发,并伴随着针对裁判和或观众的满嘴污言秽语。但麦肯罗也遭受着精神上的痛苦。在这场网球史上最伟大的比赛之中,两位球手将带着自己的精湛球技与内心的恶魔站上球场,与彼此对决。 在紧张的比赛进行时与令人回味的闪回倒叙之间,《博格/麦肯罗》令我们心情激越的,除了顶尖球手带来的竞技之美,更有激起我们共鸣的部分——成功的代价。 -
战舰波将金号
647影片发生在1905年,一艘名为波将金号的战舰上,原本这是一艘沙皇海军的骄傲,可是因为连续数月的伙食太差,导致了一场哗变。沙皇海军波将金号战舰上,水兵的生活环境非常差,受着非人的待遇。一连数月,水兵的伙食很差,供应的牛肉甚至长满了蛆,引起了战舰上水兵们的极度不满。部分水兵策动起义,却受到了军官的镇压。指挥官下令枪杀叛乱者,但是由于起义之火在众人心中燃烧。行刑队拒绝开枪,起义者们拿起武器将军官丢入大海。波将金号被起义者们夺取,并驶入敖德萨石阶进行补给。敖德萨的群众对水兵们的遭遇非常同情,义愤填膺,纷纷声援起义的水兵。而群众的声援却遭致沙皇军队的镇压,一场血腥的屠杀就此展开…… -
回归2003
54消失了12个年头之后,父亲重新回到家中,而两个儿子——安德列(Vladimir Garin 饰)和伊万(Ivan Dobronravov 饰)已经长大。他们虽时时刻刻思念父亲,然真正相会时却产生了隔膜感。 父亲带着两个儿子去俄罗斯北部的小岛度假,一路上他们遇到各种困难, 父亲皆能轻松解决,然而父子间的距离却始终没有拉近。他对待儿子们格外严厉,大儿子安德列对此只能小心应付,小儿子伊万却桀骜不驯。这次旅行,是否能成为父子间的疗伤之旅呢? 本片荣获2004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2003年俄罗斯影评人协会最佳剧本、最佳新人和最佳电影奖,2003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金狮奖等。 -
最后的前线
401这部电影讲述了1941年10月波多尔斯克军校学员在莫斯科郊外英勇抵抗的故事。波多尔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学员被派往伊林斯基防线,与苏联第43军的部队并肩作战,阻止德军的前进,直到增援部队到达。由于寡不敌众,这些年仅十多岁的年轻人在一场持续近两周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场战 斗旨在阻止远为优势的德国军队向莫斯科推进。这部电影不仅关于战争。它也关乎爱情,真正的友情,以及从童年到成年的道路。大约3500名学员和他们的指挥官被派去坚守莫斯科郊外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大多数人永远留在那里。 -
金发女郎的爱情
204金发少女安杜拉(Hana Brejchová 饰)是一个在捷克某小镇制鞋厂工作的女孩,青春年少的她和同龄人一样渴望一段浪漫完美的爱情,但在这个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小镇上,她的愿望似乎有些渺茫。镇上的青年汤达(Antonín Blazejovsky 饰)展开爱情攻势,然而始终无法获得安杜拉的芳心。某天,偶然流浪于此的青年钢琴家米达(Vladimír Pucholt 饰)适时打开了安杜拉的心扉,她和这个来自布拉格乐团的文艺青年度过浪漫激情的一夜。从此以后,安杜拉对米达念念不忘,更决定启程前往布拉格寻找爱人。她要的是真挚的爱情,而米达却只当那是一夜的露水姻缘…… 本片荣获1967年丹麦波迪奖最佳欧洲影片奖、1967年芬兰胡西奖最佳外语片导演奖。 -
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54160年代末的美国,伴随着战争的残酷与遥远以至似乎不可相信的登月壮举,年轻人们寻找着自身与世界的呼应。在纽约州白湖临近的小镇上,犹太青年艾略特(Demetri Martin 饰)为了照顾吝啬的母亲,放弃纽约的设计师工作回家帮忙打理汽车旅馆的生意,为了改善举步维艰的经营,艾略特借自己当地商会会长的便利,筹备举办例行的音乐节活动。与此同时,第一次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由于原定举办地当地政府的反对宣告停滞,艾略特抓住这次机会,邀请主办方迁址自己家乡,当地居民对嬉皮士观众们可能造成的危害忧心忡忡,艾略特在发布会上放弃收取门票的宣言更让各地音乐爱好者蜂拥而至,观众人数达几十万之众,让举办地成为了陷入狂欢的独立共和国。随着音乐节的进行,艾略特一家的问题亦得到了缓解…… 本片根据Elliot Tiber的回忆录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