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海红波
782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帝利用空中优势,企图切断我后方运输线。为粉碎敌人偷袭一号江桥的S计划,志愿军某部派雷波带领一支雷达部队,在敌阵地前沿架起雷达。敌人派飞机侦察,雷波等设假天线,造成敌人判断错误。接着,雷波冒险排除了定时炸弹,并消灭了妄图炸毁雷达和进行干扰的敌特。当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敌机炸断了雷达的输送线,雷波接线时手臂中弹,他忍着巨痛,接通了输送线,保证及时报出空情,使我军粉碎了敌人的S计划。文化大革命,革了电影的命。文革前出产的故事片几乎全都成了毒草被停映,电影院里放的国产影片几乎全是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之类的新闻纪录片。要看故事片,也只有那么几部外国电影了。那时老百姓风趣地说:“朝鲜的电影有哭有笑,越南的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的电影又搂又抱,中国的电影《新闻简报》。”本片是难得的文革十年电影精品,也是红色岁月的经典珍藏,讲述抗美援朝时期我志愿军和美帝国主义斗争的故事,由陈鸣皋、黄中秋、杨风良、李安秦、徐晓星主演,让我们拭目以待! -
新媳妇来了
6王大娘的儿子王志良今天办喜事,新媳妇是红旗队的巧红姑娘。巧红初中毕业回乡务农,干农活、搞科学实验样样都是能手。红旗队和王大娘他们队正在搞“比学赶帮超”活动,红旗队支援他们许多豆种,如今又把这么个满身技术的姑娘嫁了过来,王大娘越想越高兴,越想越感激。儿子王志良在大喜的日子也顾不上自己的事,王大娘刚想埋怨,儿子却说红旗队修渠缺人手,正在队里帮他们组织劳动力准备支援,王大娘赶忙鼓励儿子干好这件事。这时大仓闯了来,告诉王大娘巧红的嫁妆运来了一大车。王大娘一听急了,如今新社会怎么还搞这一套?来到村口,看到红旗队的女队长正喊人卸车。王大娘二话没说,非让女队长把“嫁妆”运回去,也不听人家的解释。女队长好说歹说半天,才总算把事情说清楚,原来他们送来的是2000棵苹果树苗,还有河鱼苗、水稻秧、小麦种,是为了支援王大娘他们队的。王大娘大受感动,直埋怨自己。这时大仓又发现了新娘子成立良种培育小组的建议书,王志良也表示说办就办。女队长在一旁插话:“大娘,这才是新媳妇的新嫁妆呢!”大仓喊起来:“呃,你看,新媳妇来了!” -
洛阳桥
672元朝末年。清明之日,世袭洛阳侯耶律寿应邀到尼庵,饮酒作乐。他的妹妹耶律含嫣因不堪深闺寂寞,携带丫环暗自出府,到郊外踏青游春。在洛阳桥畔,恰遇猎人花云一箭双雕。她见花云英俊健壮、箭法高强,遂生爱慕之情。耶律寿回府途中,遇到民妇采桑女,见她窈窕貌美,顿生邪念。于是,他依仗权势,勾结官府,把采桑女之夫杖死公堂,并逼她为妾。采桑女悲愤难忍,欲投河自尽,被花云母子及郭广卿所救。耶律寿的暴行,激怒了花云母子及郭广卿,他们决心联合穷苦乡里,向侯府报仇。耶律夫人和含嫣得知采桑女之事,严厉斥责了耶律寿。但刁恶成性的耶律寿仍一意孤行,并以蒙汉不同族、贫富悬殊为借口,断然拒绝含嫣与花云结婚的要求。含嫣心中忿忿不平,不顾族规家法,再次暗自出府,重到洛阳桥寻找花云,终于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当花云得知她是侯府千金时,竟扬长而去。含嫣悲痛不已,既恨自己的出身,更恨兄长的胡作非为,加上她受到耶律寿的锁禁,便悒郁成疾。花母以卖野味为名进侯府探查,趁机与含嫣定计,让花云伺机混入府中相见,含嫣欣喜万分,一心等待花云的到来。耶律寿纳妾之日,郭广卿、花母等众乡邻化装成送亲的人,混进府内。这时,耶律寿已烂醉如泥,新人被安置在含嫣房中。含嫣正因不见花云到来而忧伤,见采桑女蒙头默坐,不禁对她更加怜悯,决定将她放走。没想到,蒙在盖头之下的竟是她朝思幕想的恋人花云。当他俩互诉衷情时,耶律寿酒醒找来,被花云和众乡亲捉住,得到了应有的制裁。含嫣与花云如愿以偿,结为终生伴侣。 -
老保管
713生产队里的农具保管员包老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把集体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这天,他正忙着修理农具以备秋耕生产使用,还让女儿兰兰写了借农具的规章制度,挂在了库房里。队里社员铁锁子干活时不爱护农具,经常弄坏队里的东西。他借去的铧还没用三天就被碰断了,铁锁子想去换一把,又知道“铁管家”包老爹一定不会轻饶他。正巧,包老爹被评上模范保管员,会计让铁锁子顺道把奖金带给老爹。铁锁子想借奖金缓和一下空气,谁想还是遭到了包老爹的严厉批评。包老爹的女儿兰兰也弄坏了铧,包大妈怕耽误生产,乘包老爹不在,在队里仓库给女儿换了张新铧。兰兰拿着新铧路遇铁锁子,铁锁子认为包老爹执行制度不一视同仁,向包老爹提出质问。包老爹了解了情况后,严厉地批评了包大妈,包大妈和兰兰都承认了错误。铁锁子也受到了爱护集体财产的教育。而后,包老爹又用自己的奖金,加上每年节约的农具费为队里买了锅驼机。大家都被包老爹这种一心为公、爱队如家的精神所感动 -
抗旱曲
5931960年初,陕西省境内旱情严重,省委号召全民抗旱,姚宝成被从水库工地调回公社领导抗旱。社员们干劲十足,挑水抗旱,但原高水低,人力泼浇,工效太低。宝成决心要把社里买来的抽水机连夜安装起来,把渭水引上这五丈多高的旱原上。大龙和秀兰支持他,他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渭河滩上搭起了帐篷,开始安装工作。但宝成和大龙因没有安装抽水机的知识,社里的技术员又不在家,费了很大劲安装起来的抽水机,抽不出水来。性急的大龙扔下工具不想干了,宝成告诉他迟动手一天,庄稼受的损失就大一些,粮食就要少收一些。听了他的话,大龙深受震动。他们吃住在抽水机旁,几次改装仍抽不上水来。深夜,他们苦钻机械原理。县委书记也赶来为他们鼓劲。宝成向县委书记保证天亮前一定要引水上原。为给抽水机配零件,他不顾妻子刚生完孩子,买来零件后连家门都不进,骑车直奔渭河滩。夜深人静,帐篷里的大龙和秀兰已经十分疲倦地入睡了。宝成不顾寒风,蹲在河岸上苦苦寻思,终于发现是因为抽水机的吸水龙头入水太浅,抽水筒里灌满了空气,水才抽不上来。宝成立即跳进寒冷的河水,去挖入水口的淤泥。大龙夜半醒来看到此情景,也跳下河中,和宝成一起战斗。入水口的淤泥挖开后,抽水机的马达开动了,水管里喷出了银白色的水柱,将要枯死的麦苗饱饮着“甘露”。宝成为了领导群众抗旱,日夜战斗在抗旱的第一线,同各种困难搏斗,冒着生命危险在塌方的机井中保护井壁。他的事迹被人们传颂。